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册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册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教育

 

一、学院发展概况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轫于1965上海海运学院设置的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外语系,2004年升格为学院,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半个世纪以来,学院由初创时期的45名学生和10余名专任教师,发展到了如今有“海事语言及应用”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个,下涵括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分别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在本科层面,我院设英语(航运)、翻译、商务英语和日语四个本科专业,在院学生人数1200人,专任教师120余人;学院现设有英语系、翻译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部、汉语言文化中心、公共外语教研室、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所、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所、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育部托福考试中心、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考试中心、BEC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中心、PCEC浦东外语培训部及教育部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心等机构。多年来,学院凭借学校外向型的性质及对外语学科的重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遵循加强基础,办出特色,体现强项的建设方针,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在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2005年,上海市教委对我院进行硕士点学科评议,九项测评指标均以优秀通过。200610月,教育部对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结论为优秀。20135月,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参与教育部学科“后评估”,在63所硕士授权高校当中,我校在“科学研究水平”一级指标上位列第5,在“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上位列第7;2013年11月,“海事语言及应用”二级学科博士点获得教育部备案通过;2015年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专项评估顺利通过,其海事特色和优势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上海海事大学“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

 

“海事语言及应用”属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2013年11月教育部备案获批,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及学科建设,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海事强国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学科建设上的前瞻性视野。

本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与外国语言文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国际航运交通领域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国际海事、国际航运、国际海商法律及跨文化国际海事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理论与应用。学科下设置“海事文件的文本及译理研究”、“海事语言研究”、“海事文化与交际策略研究”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组以施朝健教授、蔡永良教授、尚新教授组成(2015年),2015年9月,蔡永良教授、尚新教授正式获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获准2016年招生博士研究生资格。有关博士生导师的详细介绍请浏览http://cfl.shmtu.edu.cn/teacher.aspx “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自2015年开始招生以来,得到政府部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也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学科着力培养能够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相关机构、政府海事部门、港航单位、海事类高等及职业院校等从事和参与国际海事标准的制定和译介、国际海事公约履行、参与海事领域国际话语沟通和交流、保障运输系统的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高端人才。

热诚欢迎有志之士报考!


三、硕士学位点强项与特色

我院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起步较早,1979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于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时成为国内有资格授予该专业硕士学位的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研究生教育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以及翻译专业(MTI)三个硕士点,共9个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简介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于1986年获得“翻译理论与实践”(后更名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一起,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两家单位之一。

在三十七年的研究生教育中,本专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研究方向多样化,学术成果显著,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在国内同类以及相近学科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2005年上海市硕士点学科评议中,九项测评指标均以优秀通过。调整后的现任导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立足语言研究,突出海事航运特色,在海事语言特征与应用规律研究,包括海事语言口语、笔语以及其他相关符号交际、海事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异同、海事语言政策与规划、海事语言教育与培训、海事语言能力标准测试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本专业毕业生多在航运、外贸等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任职,并成为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本专业学位为学术型学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及其应用,学习优秀者还可以报考本院的“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学科定位明确、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强项突出,学术成果显著、学科梯队完整,已凝练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英汉对比与应用:本学科方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著名语言学家王菊泉教授(中国英汉对比研究会副会长)带领下,学术成果显著,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尚新教授(博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使外语学院的国家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张滟教授(博士)、王蕾博士也先后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12月和2015年10月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的“全国英汉对比与翻译学科建设高层论坛”,获得了很高评价,并承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刊《英汉对比与翻译》编辑工作。

(2)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研究方向历史悠久,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韩忠华教授(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学翻译家协会理事)和王大伟教授(交通部政府白皮书的首席翻译、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网站英文主编)等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成果丰硕,近年来,宋志平教授(博士)、何绍斌副教授(博士)分别获得省部级翻译研究课题,2011年11月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第二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成为国际生态翻译学在大陆的研究基地之一。

(3)海事与经贸文献翻译:本学科方向具有海事、航运特色,上海正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给本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学术带头人翁凤翔教授是我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主任,毛立群教授是教育部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5年,耿强副教授(博士后)、王宪副教授(博士在读)成功主持了中国科协(涉海类)专利文献信息加工项目,2012年6月,第二届全国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讨会在上海海事大学成功召开,进一步扩大了本学科方向在全国商务英语学领域的影响。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创立于2006年,系在我校原“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基础上重新组建,200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2009年第一届全体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双盲审的成绩平均分达到87分,优秀率达到9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硕士点现任导师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有多人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多项,各类研究成果均已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本硕士点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若干门课程的学习和学期论文,并悉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写作,逐步具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对相关课题开展理论性探讨的科研能力。本硕士点积极组织安排本学科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会议口笔译、文件翻译,以及在本市国际交流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工作,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各类教学、学术研究、翻译实践等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本专业学位为学术型学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及其应用。本硕士点毕业生大多在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等部门任职,多年来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本硕士点现任导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

本硕士点下设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三个专业研究方向:

1. 语言学以张滟教授、刘国辉教授、周频副教授等为主要成员。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涉及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方面,在国内学界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本研究方向现任导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国家社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各类奖项若干项。本研究方向的宗旨是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了解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分析解决外语教学与研究、英汉语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 英美文学以吴建国教授、容新芳教授、郭勤副教授、郭海霞副教授、李靖副教授等为主要成员。本研究方向现任导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例如,吴建国教授近年来已数次应国外著名高校邀请出境讲学,并在“菲茨杰拉德研究”和“海明威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其主持的《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10卷)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容新芳教授的“理查兹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并荣获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多项。本研究方向现任导师已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译著、教材多部。 本研究方向以中西方现当代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理论为指导,开展对英美文学及其经典作家与作品的研究,主要偏重对现代派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其及批评接受史的研究,尤其强调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细读和分析,并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比较文学、文学翻译、文学教学和研究等领域。

3. 英美文化以蔡永良教授、张治国教授、黄向辉副教授等为主要成员,主要研究英美社会文化,包括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历史、社会状态、政治、经济,以及族裔关系等,本研究方向现任导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科研水平,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出版专、译著多部。本研究方向属交叉研究学科,目的在于通过英美国家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民族学等多重角度的研究,进一步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宏观关系以及微观关系。 

※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2013年正式招生,本专业硕士点现以日语语言学方向为主,本硕士点集中了语言、文学及文化方面均获有日本硕士及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团队,团队现有教授一人、副教授三人、讲师八人及日本外教二人。目前团队研究方向主要为日语语言学研究,已在国内外外语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论文,特别是在日语语言应用及日汉对比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目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化研究、日语语法学概论、高级阅读与论文写作、日语语用学、日本近现代文学、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语语法专题研究、文化语言学、日本近现代文学理论、日汉翻译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基础、认知语言学、日语应用语言学等门类。其中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旨在注重反映专业基础的培养,如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语法学概论、日本文化研究等。还有专业主干课,如日语语用学、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语语法专题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等,主干课反映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一些特色。另外还有专业选修课,如文化语言学、日汉翻译研究、日语应用语言学、日语认知语言学、第二外语习得等,旨在拓宽研究的视野。

本专业主旨为国内培养日语教学与研究部门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和目标是,系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相关的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上体现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从事日语教育、商务及文化交流、口译及笔译等的实际能力,为国内相关领域提供实用型人才。

※上海海事大学MTI 教育中心简介

我校MTI中心于2011年开始招生。通过几年MTI办学与教学实践,我校MTI教育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管理机构健全、教师队伍整齐、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良好以及办学理念清晰的MTI 教育体系。

办学理念:

突出航运、海洋行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笔译人才,尤其是国际航运笔译人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配合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MTI中心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航运文献等应用文本的翻译能力;强调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和翻译项目管理技能。

师资情况:

我校MTI现有师资24人(包括6名教授,12名副教授,10名博士等),其中22人先后被派往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与翻译相关的进修学习,占比91.6%;航运英语教师被派到国外大学进修国际海事、国际航运专业知识以及翻译课程。所有教师都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和翻译教学经验。MTI中心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为保证航运特色翻译课教学,专门配备了航运英语方面的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国际办学:

国际化办学是我校近年来积极推进的办学方向。2014年,我院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层面的国际合作办学协议(1+1双学位),MTI学生可以进入该项目获得双硕士学位,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之中。另外,选派优秀的MTI 研究生到马耳他海事大学学习一年,学习国际航运、国际海事,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回国继续攻读MTI 学位;MTI 中心招收了土耳其和乌克兰的国际研究生。

 培养与就业:

MTI中心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包含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学位基础课和学位限选课。学位基础课重点夯实学生的翻译知识基础和翻译基本技能;学位限选课注重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非学位课程重点加强翻译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的翻译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翻译实践的能力。翻译类课程占比很大,航运翻译类课程较多,占6个学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航运翻译能力。

我中心提供学生从事国际海事文献翻译的实践机会,有中国航海学会、上海航交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几个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由于我校MTI教育中心培养具有国际海事、国际航运特色,历届MTI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与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等研究领域取得较高成就、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授、学者,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28人,40周岁以下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历。我院还聘请了外籍专家教师4人。我院历任教师中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上海市劳动模范3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2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6人。


尚新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上海市青年语言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协会理事,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上海海事大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首批学术创新团队“英汉对比与翻译”负责人,外国语学院“英汉对比与翻译”学科方向带头人。

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江苏徐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并留校任教,2004年1-2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骨干教师海外培训项目”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接受TEFL培训,2006年9月调入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8月-2009年2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语言学系(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McGill University)学习。先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康科迪亚大学(University ofConcordia)、台湾师范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12年5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英汉时体类型学特征与语际翻译转换策略研究);2011年9月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2012年6月完成校级研究生重点课程项目1项“英汉对比与翻译”。目前主持在研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中国航海学会大型横向项目“海事专利翻译”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各2项;2014年2月获得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项(《英汉时体类型与翻译策略》)。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5部。

2008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罗煌枫博士奖”,2010年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优秀奖”,2011年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第一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蔡永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士、英美文化方向学术带头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语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7年12月受聘)、国家教育部语信司-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8年11月受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11年1月受聘)。苏州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语言学专业(硕研)、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美国研究方向(博研)、曾先后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1995年)、剑桥大学(1996年)、卡迪夫大学(2000年)、谢菲尔德大学(2001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2015)、旧金山大学(2015)学术访问。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美国研究(原住民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化。已出版专著6部,译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辞书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1994)、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5)、华东地区优秀教材与学术专著出版奖二等奖(2009)、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2)各1项。201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刘国辉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语言与认知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外文学会会长。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副博导,重庆大学民革主委,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重庆市民革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责任编辑,《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语言栏目主持。200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熊学亮教授,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英汉对比研究。近年来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等专业核心或权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7部。获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奖6项,2012年获国家社科项目1项,到浙江大学、国防科大、中国计量学院、河南大学等高校讲学10次,主持召开全国性高级别学术研讨会4次。


穆从军教授

澳大利亚哲学博士。2012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一年,2007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曾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和外语系副主任。主要研究特长是第二语言写作、对比修辞研究和元话语等。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葡萄牙、法国等国考察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专著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trategies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出版。在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ESL-EJ, The Journal of Asian TEFL,Language Awareness, Studies in HigherEducation,《外语界》,《修辞学习》,《当代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和中国英语教育基金项目各1项,以及其它科研项目5项。获2013年度上海海事大学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15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


毛峰林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日语专业硕士点负责人。1982年山西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文学部研究生院毕业,获日本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2006年作为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政府派遣研究员在日本千叶大学作访问研究,2011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作访问研究。2003年-2006年曾任烟台大学日语系主任及学校首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用学、文化语言学及日汉语言对比,已在《日语学习与研究》、《外语研究》、《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人文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支出预算项目及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项目各一项,曾获校级科研奖两项。目前担任主要课程有:“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语用学”、“文化语言学”(研究生);“高级日语”(本科生)等。


毛立群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兼职督导,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上海市级优秀教育成果奖评审专家,上海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专家,曾任教育部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2013),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2005-2013)。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于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瑞士和荷兰进修学习,1995年和2002年分别在香港大学和英国奇切斯特大学作学术访问。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监事,英国IATEFL协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文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出版著作、译作、辞书、教材等35部,其中国家级获奖辞书1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3项;主持横向研究课题5项;主持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第四期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1项。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宋志平教授

翻译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7月获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 1989年12月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200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2003年晋升教授。2000年起为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2006年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访学。2009年秋调入上海海事大学。主要科研方向为英汉对比、翻译理论、当代语法。自1991年起,先后在外语核心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编著六部,发表译文十万余字。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大会宣读论文。2007年11月参加在澳门理工学院召开的“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高层研讨会”。2009年1月参加在台湾辅仁大学召开的“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并大会宣读论文。2009年12月苏州大学翻译研究高层论坛大会主题发言。


容新芳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曾任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会主席。1978.3-1982.2在河北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本科),随后留校任教。1984-1986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美国学研究中心学习美国文化与国际政治(硕研)。2002-2006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博士),师从王守仁教授。曾先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

近5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主持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项。已在《外国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河北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完成论著、译著或词典13部。译著有《美国景象》、《白鲸》和《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等。论著《I. A. 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已被美国的哈佛、耶鲁大学和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以及英国的伦敦大学等大学图书馆馆藏。

1990年参编的《英汉科技大词库》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02年主编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教程》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论I. A. 理查兹《美学基础》中的中庸思想》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4年《I. A. 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5年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著作类二等奖。


翁凤翔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教指委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MTI教指委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学,翻译学。同时兼任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该大学商学院做访问教授,访问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与英国专家研究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课题。2000年6月-8月年应邀参加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任商务翻译。2010年7月-8月,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做访问教授,研究跨文化商务管理,2011年8月,赴韩国釜山进行国际航运英语调研,2014年10月到美国旧金山、纽约、芝加哥进行国际商务调研;已总主编出版四套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共30本)。共主编出版著作与学术论文近50篇/本;兼任一些大学客座教授和国际商务公司国际商务顾问及商务英语翻译顾问。


吴建国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负责人。曾在美国加州Pepperdine大学研修经济与企业管理(EMBA)。曾在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国家工作。近年来应邀在哥伦比亚洛桑迪斯大学、墨西哥美洲大学、麦德林科技大学、利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讲学。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商务、跨文化商务沟通等。主要学术成果:历年来在《中国翻译》、《文学世界》(香港)、《上海翻译》、《译林》、《外语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书城》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著作:《菲茨杰拉德研究》、《国际贸易概论》(国家财政部项目)等4部;主要译著:海明威著《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不定期的宴席》、《岛之恋》、《缺乏激情》;菲茨杰拉德著《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这完美的一天》、《紫艾草骑士》等10余部;主要主编教材:《高级英语精读》、《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5卷本)等主要教材10余部;曾主持国家/省部级/市教委科研项目 2 项。主要获奖和荣誉称号:安徽省劳动模范(1985);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个人二等奖)(1989)、陈香梅优秀教育奖(1996)、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名师(2005)等。


张滟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第六批学科带头人。1996年6月获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 2003年3月获中国矿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教授。2010-201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修辞学。先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专业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局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获校级教学、研究类奖项10余项。


张治国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国家外语研究中心中心(NFLC)及语言文学及文化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社会语言学(尤其是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语言比较教育学和词汇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多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省级、局级、校级和横向课题若干个。近期荣誉有“上海海事大学罗煌枫博士奖”(2010)、“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标兵”(2011)、“上海海事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目前担任课程:“英语语法”、“英语词汇学”、“语言学概论”和“语言政策导论”。


四、学生就业

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为我院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打开了广阔的大门。多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多在航运、物流、外贸等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任职,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拔尖人才,不少人已经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航运和贸易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