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薄振杰教授为2018级英语大类本科生举办讲座
作为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大类本科生实践类课程一部分,4月1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薄振杰教授讲座于外语楼报告厅举行,部分教师、全体2018级英语大类本科生参加。
本次讲座题目是“英汉翻译:本质、程序及原则”,通过探讨英汉翻译的本质、程序与原则,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旨在回答英汉翻译的两个重大问题:“怎样做英汉翻译”(径)和“为何这样做英汉翻译”(道),即帮助学生明“道”知“径”。
英汉翻译一直是中国高校翻译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怎样做英汉翻译(径)?为何这样做(道)?虽然一直是老生常谈,但至今很少有人能够将其说得清楚。薄教授首先基于英汉语语言类型和句法特征,讨论英汉翻译的本质、程序以及所遵循的原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读。薄教授明确指出,英汉翻译之道在于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以及句法特征,洞悉英汉翻译本质,厘清英汉翻译程序,确定英汉翻译原则;具体路径在于识别话题语、铺排说明语,并依据既定翻译原则修饰、润色话题句。
基“道”知“径”,明“道”需“径”。如果把“怎样做英汉翻译”称作“径”,那“为何这样做英汉翻译”就是“道”。若把英汉翻译的真谛称作“道”,那本次讲座就是“径”。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英汉翻译之“道”和英汉翻译之“径”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激励同学们扎根专业,不断提高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一个既懂英语、懂汉语,也懂翻译的外语人。
(供稿:外国语学院;撰稿人:宋春迪、欧阳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