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语言理论如何“从0到1”——从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看语言理论创新
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激励促改工程”之语言人文活动系列讲座
讲座题目:语言理论如何“从0到1”——从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看语言理论创新
讲座人: 周频 副教授
时间地点:5月22日(周三)下午13:30,外语楼108
摘要:当前,我国语言学界缺乏“从0到1”的理论创新,缘于研究者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的三个不足:(1)认为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问题,而不重视研究和建构语言理论体系;(2)实证研究过于偏重证实,忽视对前人理论的批判、证伪;(3)缺乏建构语言理论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本文基于科学哲学中的五大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理论的启示,就理论创新、期刊办刊方针、研究生培养及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只有打开大视野才能做出大理论,语言学应当融入认知科学的“大家庭”,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或增长面;(2)应重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3)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课程;(4) 期刊应鼓励和扶持理论问题探讨和理论创新,并提倡学术争鸣与批判,正确处理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关系;(5)不应满足于在别人的理论框架里“做填空、蹭热点”,而要在批判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更具有解题能力的理论体系,并形成新的研究范式或学派。
关键词:语言理论研究,方法论,科学知识增长模式
周频老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担任权威期刊《外国语》和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的匿名审稿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语言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语言研究方法论。
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5年受上海市教委公派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的脑与创造力研究中心访学,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具身语义学。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6项。
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