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学术前沿暨校庆110周年系列讲座 (六)

外国语学院学术前沿暨校庆110周年系列讲座 (六)

外国语学院学术前沿暨校庆110周年系列讲座 ()

讲座题目:当下国内主流汉译英的认识误区

讲座人:黄少政  教授

时间地点1016日(周三)1330,外语楼326

讲座人简介

黄少政,鲁迅文学院教授,翻译学者,中国作协会员。早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自2007年起从事疑难西方文本英译汉的翻译与研究,疑难汉译英文本的翻译与研究。

2010年以来,担任多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帐篷国际诗歌圆桌会议,及西昌,成都,泸州,遵义等地高端国际诗歌交流首席口译,笔译及翻译项目协调人。

中国作协历届至今(第一届2017,10)国际写作计划特约翻译项目协调人(鲁迅文学院主办)。

2013年汉译英《为土地和生命写作》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译入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

2014年吉狄马加文学演讲英文版单行本<Tool And Witness to Chinas Cultural Renaissance>由南非 Uhuru Design Studio in association with His Royal Heritage Publications在开普敦出版。

2016年 与汉学家梅丹理合译《From Snow Leopard to Mayakovsky》在美国旧金山由Kalatumba Press出版。

2015年出版的《新约》 为百年汉语译经第一个文学译本。

2011年重译纪伯伦(先知  沙与沫 漓江修订版 ,英译汉);

2012年出版《翻译的成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翻译研究);

2013吉狄马加文学文化演讲翻译20篇《为土地和生命写作In the name of Land and Life外研社版

2015年复译《圣经 新约》台湾思行文化出版公司英译汉);2018年《敬畏群山Mountains that Humble and Hold Us in Awe中译英吉狄马加文学演讲45安徽文艺出版社10

内容简介:

国内汉译英,长期受到所谓“中式英语“(国家赞助,中国人主译,自产自销)的困扰。所谓“中式英语”,通行的的理解是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变体。二语研究一般认为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

笔者认应该基于现代传播学基本原理,在弱势文化约束条件下,译文不具可读性,无法为目标语受众接受,都是“中式英语”。

以外文局杨宪益戴乃迭组合,高校张培基刘士聪为标高的忠实通顺汉译英模式,即过分强调忠实,牺牲可读性,简化缩水目标语句法词法修辞复杂性的译文成为主流。进入AI时代,高校若干代表性人物昧于对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神经生理科学)翻译软件划时代的突破(已经比较得心应手处理信息类文本),继续鼓吹误导大众和学子。

晚清严复高度归纳过广义翻译的标准,信达雅。自49年以来,国内权威的外文出版单位以及最流行的翻译教材把这个问题简化为忠实通顺,放弃了(雅)美学追求。这就是全部病因所在。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基于两种认识论基础,传统强调本源的柏拉图主义(忠实原文)和关注功能的索绪尔结构主义(能指所指关系是任意的)。由此产生了指导翻译实践的文本分类学(文本大致可分为指事表意的信息类文本,如数学物理,电饭煲说明书以及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抒发情绪的美学性文本,或文学文本)和基于文本分类学的二元翻译方法:信息类文本达意即为信,而美学性文本非雅无信,非雅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