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应邀到外院举办讲座

319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应邀在外语楼报告厅举办以《论文从春耕到秋收》为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何绍斌主持,部分教师、各年级研究生参加。

讲座中黄忠廉教授受邀分享了自己对翻译的看法,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学术写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黄忠廉教授认为,文学性作品的翻译存在点式、面式、体式研究三个层面,点连成线,线组成面,面构成体,层层递进又互相关联,并以《老人与海》的译本对比来阐释自己的观点。黄教授认为点式研究存在“过透”、“欠透”、“不译透”三种现象,看透了原作文学性是本事,不译透是修养,才是译艺之高超。所谓透,即饱满与充分;看透即读懂,译透即充分转化后表达充分。基于点式研究,面式研究中黄教授讨论了文学性译透应以对译为主,增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为辅,使翻译做到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在体式研究中,黄教授又讨论了全译的文学性,认为全译文学性=原作文学性+译语文学性,译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翻译的灵魂,如果我们将“译透”、“未译透”、“不译透”、“文学性”连接起来,便可以使翻译研究走向立体,将任何文本必备的语形、语义、语用结合起来,将翻译必涉的语言对比、思维变化、文化交流融合起来,便可以做许多学术方面的研究。

受黄教授的启发,同学们对于翻译的“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自己的论文写作、翻译实践有了更多的思考。讲座语言幽默,图文并茂,让在座师生收获颇多。

(供稿:外国语学院;撰稿人:刘静颐、欧阳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