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校长陆靖、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秦立卿莅临外国语调研、指导。外语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出席了座谈。
院长张滟致欢迎词,陆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应当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具备天时地利之条件。目前,我们面临两大战略机遇,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建设,二是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建设发展。从国际航运中心的初步建成到全面建成,航运服务的软实力要尽快跟上,学校和学科发展要与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我校的定位是研究型大学,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同时学校的资源会更多投入到更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地方。外国语学院承担着学校的两大任务,一是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二是外语学科的发展。为更好地助力“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发展,公共外语要有符合海事特色和要求的教学标准和测试标准,并可推广和应用,要用制度安排来确保教学质量。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靠的是教师学术研究的给养,老师们要把学术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用到教书育人中去。学科的发展是学校的地位的保障,学科发展要着眼于国家战略、地区发展和行业要解决的问题上。
外国语学院教师莫为、周祥、佟和龙先后提出了自己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如: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所学专业与学校特色的融合、公共英语教材的编写、学术课题申报等。陆校长指出,教学与科研是一体的、不矛盾。他建议,新进的年轻教师用2~3年时间站稳讲台,把自己的两三门课上熟,之后就要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做科研,做科研的同时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要把科研里的心得体会和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带到课堂上,只要发现对教学有帮助的内容就记录下来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日积月累,课程质量才会得到提升。
外国语学院宋志平向陆校长汇报了翻译系将学科与学生培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的探索及拟进一步开展语料库建设等情况。陆校长肯定了这一发展思路,鼓励我院开展航海领域语料库及相关平台的发开建设,争取在语言智能时代抢占学科发展先机。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研究“大学问”,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觉悟。陆校长此行传授了许多“干货”,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令在座的各位老师受益匪浅。通过这一次的“头脑风暴”,外院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科研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也必定会紧跟时代和学校发展的步伐,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真正践行全面“人才培养”,致力于学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事大学”建设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