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来,尽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被疫情所冲击,但外国语学院各位教师的科研活动却并不受影响。老师们顺利完成了2022年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和国家及教育部专著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2022年开年以来已经见刊或在线出版的专著和译著2部,发表SCI、CSSCI等论文近10篇。各层及课题的申报具有双重特点: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背景下,教师们的学术关注点既有深入思考和解决人文基础性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议题,又有在文理交叉学科范式下对“海事语言、海洋文化”具体应用问题的探讨,公转学校对国际海事管理和海洋治理的特色方向。
周频教授带领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团队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疫情期间仍开足马力,克服时差及封控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为SCI二区期刊的特刊约稿撰稿,还完成了商务印书馆委托的学术专著翻译工作。
张滟教授、李华东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实验室工程师们在打磨各类课题申报、实验室软件升级的同时,联络海事行业单位、信息科技公司,着手申报和建设“海事语言资源库”平台,与国家、区域和行业的涉外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高度契合,支撑相关涉外特色领域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
在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的推动下,王宪副教授等教师们联合商船、法学院等兄弟学院专家,建立“国际海事语言标准化”团队,在国际交流处的推动和领导下,撰写提案,现已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相关部门提交至国际海事组织。
吴梦姣老师带领有科研素质和热情的本科生们,建设“语言与认知实验小组”,该小组每年拥有活跃组员三十余名。在今年疫情期间,该小组有5名学生及其团队申请大创项目,其中3项获得立项。
教师们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学术圈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审稿等活动发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术声音和评价。日语系隋晓静博士等参加了“语言语料库的研究与深化——以日语教育多视角研究间的联系为中心”以及“新时代大学日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发展研讨会”等多场学术会议。
外国语学院在临港管委会和浦东出入境管理局指导下成立的“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在2022年3月由上海市、临港管委会相关领导和学校党委书记宋宝儒揭牌。在已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疫情期间李国娇老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到沪上17所外语高校和高翻学院联合发起的“语言大白”守“沪”行动,线上提供多语言翻译、同传服务。
海事外语在行动,师生研教on-and-off line。
图 1 周频老师为SCI二区期刊的特刊约稿撰稿
图 2 吴梦姣老师组织在线研讨组会
图 3 何绍斌老师发表论文
图 4 张治国老师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