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动议并主持第十一届欧洲翻译研究会专题

6月30日至7月3日,第十一届欧洲翻译研究会(EST)大会在英国利兹大学举行。本届大会以“翻译与口译研究的多元面貌”(The  Changing Face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顶尖学者、行业专家与青年研究者。本次大会的第22专题组“生成式AI在专门领域翻译与口译研究中的应用”(GenAI  in Domain-spe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由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率先动议、拟定并被大会立项为专题,学校外国语学院袁煜博士和英国斯旺西大学杨俊博士共同主持。

本专题组的研究涉及生成式AI(人工智能)在专门领域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技术挑战及伦理反思。多位学者就AI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展开了激烈讨论,议题涵盖如何通过提示工程处理文化特定项、保障术语的准确性,以及在不同法律体系间进行概念转换时AI的局限性。与会学者认为尽管AI能提升效率,但在需要高度精准和文化适应性的专门领域,人类译者的专业知识、判断力与伦理操守仍不可或缺。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生刘世界汇报了与导师张滟合作的海事安全领域最新成果——《AECMTE:一个用于海事术语抽取的经标注英语语料库》。该研究直面海事领域的专业壁垒,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标注语料库,为提升海事术语提取的自动化水平和机器翻译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获得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飞速发展,其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已从通用文本扩展到法律、海事、医疗等高度专门化的领域。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这一趋势中率先布局,积极推动海事翻译与语言服务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长期致力于海事垂域语言资源库的建设与扩展,已构建了高质量的“海事事故报告语料库”“中英双语航运发展报告平行语料库”“VTS海上通信话语语料库”等行业语料资料,搭建了“海事英语辞典检索平台”“海事语言及应用研究数据平台”等多语言数据平台,为生成式  AI  在海事领域的定制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学院依托自身在“翻译+行业”交叉领域的优势,积极拓展和完善海事语言资源库的规模,使其涵盖更广泛的行业领域,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也为提升行业翻译效率与质量提供了重要助力。

袁煜博士主持专题会议

图 1  袁煜博士主持专题会议

问答节讲者与听众互动

图 2  问答节讲者与听众互动

张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刘世界汇报研究成果

图 3  张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刘世界汇报研究成果